三、細節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關鍵
在平時的微信技術交流和水產醫院論壇上,不斷有人要求幫助診斷對蝦出現問題的原因和處理方法,可是,在提問題時,往往出現提供的資料不夠,讓別人無法正確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,那么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大家應該提供哪些具體資料呢?也就是在塘頭服務過程中處理對蝦出現問題時,應該調查哪些內容來幫助分析診斷和處理呢?
(一)養殖池塘種類
土池、高位池、工廠化養殖,每種養殖模式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發病階段都不一樣。比如高位池前期容易得氣泡病,后期容易偷死等等。
(二)池塘的土質、水深
不一樣的土質決定的發病情況也不同,比如水泥池前期容易得氣泡病,粘壤土后期容易缺氧等。水深決定發病階段不同,比如前期水淺容易出現氣泡病、水渾、青苔、應激大誘發疾病等現象。后期水深,容易底層缺氧,引起愉死。后期水淺,容易出現返底、水渾或水濃。
(三)養殖面積、放苗密度、增氧配置
面積越小,增氧效率越高,產量容易越高。比如:1畝地1臺15干瓦的增氧機和2畝地2臺15千瓦增氧機,同樣每畝15千瓦,1畝地的增氧效率遠大于2畝地的增氧效率。放苗密度和增氧配置息息相關,如果密度高,增氧配置跟不上,后期很難養。比如每畝0.5千瓦的增氧機,放苗4萬/畝,養到蝦100頭/斤的時候就很難養了。
(四)養殖天數,規格大小,喂料情況
養殖天數、規格和喂料都是相對應的。比如土池放一代苗20天的情況下,正常溫度下,規格在4-5公分,吃料每萬苗每天1.2斤左右。如果到了70頭左右的蝦,每萬苗每天吃7斤左右。養殖天數和規格大小它們決定容易出現那些養殖問題。5公分左右的蝦,容易出現轉肝期的問題,進而引起細菌病。100頭左右的蝦容易缺氧,還容易出現病毒病。65頭左右的蝦容易出現偷死、“白便”等等。
(五)水體的物理、化學指標
ρH值、氨氮、亞硝酸鹽、溶氧,每一個指標代表的意義都不同,每個指標和其他的指標都息息相關,所以測定的指標要全,測定的時間也要說明,時間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。
(六)水體的生物指標
水體顏色、藻類組成、水體的透明度。水體的顏色主要由藻類決定,所以什么樣的藻類決定什么樣的水體顏色,而每一種藻類又由水體的營養和天氣決定。每一種藻類引起的問題也不同。前期的藻相和后期的藻相是不同的,如果前期的藻相出現在后期,就說明出現問題了。比如前期容易出現硅藻水體說明是好水,如果后期出現硅藻水體,說明要么水變了,要么喂料太少,喂料少的原因應該是蝦少了。螺旋藻和裸藻水體容易出現在后期,如果岀現在前期水體,說明池塘有機化嚴重,磷過剩等等。透明度的高低也決定水質情況,容易出現的問題也不同,比如前期透明度高,容易出現氣泡病,后期透明度低容易引起缺氧。
(七)看蝦和拍蝦照片
看蝦一定是看拋網的蝦,不要看飼料臺上的蝦,因為飼料臺上的看的不準確。蝦拋上來后,要在白色盆里拍個整體蝦的圖片,建議20尾左右的蝦就可以,不要全拍,全拍看不清楚。然后把發病嚴重的蝦、剛發病的蝦和正常蝦做個對照,一般是5尾蝦左右,每尾蝦要隔開,不要緊密放在一起,放在一起光線不好,看不清楚。最后拿病蝦出來,單個拍,容易拍清楚,好分析。
蝦體基本構造
體軀由20節組成,即頭部5節,胸部8節和腹部7節。頭部和胸部愈合成頭胸部,通常俗稱“蝦頭″,較粗短,腹部較長,分節明顯。除尾節外,身體各節均有附肢一對。
圖1-1蝦類外部形態圖
消化系統
蝦蟹類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及消化腺組成。消化道包括口、食道、胃、腸以及肛門組成。
1、 體表檢查(須體表、附肢)
癥狀:紅須、紅尾、紅身、體色暗
原因:水質惡化引起的蝦應激現象,其中溶氧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
處理:
1)檢測水質,針對性處理。
(2)將有癥狀蝦置于干凈塘水中15分鐘,如癥狀消失即可證實是由缺氧引起;
2、 甲殼檢查(頭胸甲)
3、 眼睛檢查
4、 肌肉檢查
5、 腮部檢查
6、 肝胰腺檢查
7、 胃部檢查
8、 腸道檢查(忙囊檢查)
(八)看料臺
觀察料臺上的糞便分析判斷對蝦的食欲及腸胃健康情況
通過觀察對蝦的糞便,可以很直觀了解對蝦的簡單生長狀況,如糞便多,當然就是食欲強、吃料足;反之,糞便少則說明對蝦食欲差,這時就要進一步了解分析原因,及時采取應對措施。此外,從對蝦糞便的形狀還可以看出對蝦生長健康與否等等情況。
但由于對蝦糞便細小,沉落池塘底部后就與淤泥混到一塊無法辨別,所以能夠清晰看到糞便情況的,就是在料臺。因此,查看料臺的其中一項重要技巧,就是留意觀察料臺上對蝦糞便的情況。
1、健康對蝦的糞便,一殷長度一公分左右、黑褐色、兩端粗細均勻、沒有粘連現象。
2、如果糞便黏連成團,是對蝦拉稀的跡象,說明對蝦出現腸炎病變
3、如果糞便雖沒有粘連,但多而長,則說明對蝦食欲還行,但消化不太好(便秘),也是腸炎發生前的預兆。
4、如果糞便多,說眀對蝦食欲強;而糞便少有可能是食欲不振,也有可能是對蝦腸炎;若糞便持續減少則肯定是病害發生的前兆。
5、如果對蝦糞便出現異色,都不是好現象,如:
糞便呈現岀綠色,說明吃的是青苔或剛死的藍綠藻,說明塘底過臟,死藻泥皮過多。
糞便呈現飼料色,說明對蝦消化不良。
糞便呈現紅色,是對蝦吃死蝦產生的。
糞便呈現白色、黃白色或黃黑白三色,極有可能是白便發生的預兆。一般對蝦糞便出現異色,可能是因為底惡變,也可能是底有死蝦,要不就是蝦開始發生病變。
6、觀察對蝦糞便的長短,正常糞便長度約1公分,過長(便秘)或過短都說明對蝦腸胃開始病變;如糞便短碎、粘料臺或料臺放置過夜糞便很少、甚至沒有,這些都說明對蝦腸道已有炎癥拉稀,都是病害發生預兆。
下面看圖說話
1)圖中可以看岀料臺中糞便多,說明對蝦食欲還好,但糞便形狀細、碎、粘連成團,是拉稀的跡象,說明對蝦腸道不佳。這時應采取措施改善腸道及提高對蝦免疫力,同時應分析水情,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對應的
改水改底措施。
(2)圖中可以看出料臺糞便稀少且粘在料臺上,說明對蝦腸道已有炎癥拉稀,這時應及時拌藥料投喂;同時從料臺表象可以看出,該池塘底臟,所以必須改底,為對蝦創造健康生長的良好環境。
(3)以下四張圖片,料臺中對蝦的黃便是細、碎、短、粘,無論對蝦的食欲強或弱,但對蝦的腸道都有腸炎的跡象,所以在料臺上見到這些情況,就需及時調理對蝦的腸道,同時要查看分析水情及底質,并盡早針對性做好改底改水措施。
〔4)料臺中的糞便多,說明對蝦食欲還好,但糞便長,說明對蝦腸道消化不好,正在向腸炎轉變,且顏色帶綠,說明底部有老藻死藻。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加強對蝦抗病力,同時改底調水。
(5)料臺中的糞便多,說明對蝦食欲還好,但有拖便現象,且顏色黃白,是對蝦白便發生的預兆。白便的處理需根據所處的階段,結合池塘底質水質等具體情況處理。
(6)從料臺看到有三色糞便,再結合圖水質情況分析后,判斷是由有害藻類導致對蝦中毒,造成對蝦空腸不空胃。
(7)料臺中對蝦糞便糜爛,沾粘在料臺上,這種糞便化在水中后會加劇水的惡化,導致水體發粘、腥臭亞硝酸鹽超標,從而造成對蝦空腸空胃、蛻殼困難。
如何通過查看料臺了解對蝦活力及分析死蝦的原因:
通過每次查看料臺可以很直觀看出池中對蝦的活力是強是弱。一旦對蝦出現活力弱則說明池塘出現問題,或是底質惡化,對蝦亞缺氧導致活力弱;或是對蝦出現病癥不吃料導致體質弱,這時就要盡快對癥下藥及早采取措施。所以,通過每次查看料臺,可以很直觀了解把握池中對蝦的活力情況,是日常養蝦管理的一道簡單技巧。
如何通過料臺可以很直觀了解到對蝦的活力:
① 果對蝦眼睛并攏,說明蝦活力不好。
②如果料臺上的蝦多,也說明池塘對蝦已不適應環境,大部分對蝦活力不佳。
上圖左一那張,其余三張的都是明顯雙眼并攏,活力弱,但左一的對蝦腸道也已出現充水現象,所以應在其情節輕微活力強時,及時采取措施以防對蝦腸炎進一步惡化。
大家都知道,凡是用藥救治都會對蝦產生應激,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預防勝于救治;但如果出了問題,則需趁早采取措施,因為這時有活力的就比體弱的更能扛,盡量將對蝦的損耗減到最低。
如果料臺上發現死蝦,則可以通過死蝦表象初步分析原因:
1、要先看死蝦體色:體色發紅,是細菌感染或脫殼不遂;體色泛黃暗淡,是中毒。
2、看死蝦形狀:如抽筋死的蝦,呈彎弓形;其他原因致死的,身體是直的。
3、看對蝦肌肉狀況:肌肉壞死的蝦,身體上會有紅斑,這是因為蝦還沒死之前,肌肉已壞死,所以會先變質腐爛。
4、摸甲殼:甲殼粗厚,說明是脫殼困難;甲殼厚薄不一或有雙層甲殼,是脫殼不遂等。
5、看腸道末端有沒有糞便:如果有說明死蝦在死前有進食,這種情況大多是慢性中毒、或缺氧應激脫殼困難致死的;如果沒有糞便,則說明蝦是發病致死的。
看圖論見
上圖死蝦瘦身、軟殼、還有褐斑、黃鰓,一般是高溫底熱缺氧造成產酸產毒,或水分層缺氧產酸產毒引發偷死,這種現象是2015年淡水養殖到40天左右最容易出現的偷死情況。
圖中死蝦肝發紅,腮腫,黃腮,還有尾節肌肉壞死,這是江蘇南通外塘一代苗較常見的情況,且死亡率較高。
(九)用藥情況
把前一個星期的用藥情況列出來,知道客戶用過什么藥品,看看有沒有用的不適當的。
(十)天氣情況
前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和后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。知道前一個星期天氣情況,就知道容易出現什么問題。如何調水、肥水、治病等,我們要知道以后的天氣情況,天氣的好壞決定處理方案的治理效果。
(十一)池塘共喂多少斤料
知道這個數據可以推斷出池塘有多少斤蝦,有助于分析應該吃多少料,池塘缺氧是不是由蝦引起等等。